(播发5月17日17:00)电视节目线路《习近平时间》 (习近平时间)中国文物这样“活”起来 主持人:欢迎来到《习近平时间》。清脆悦耳的鸟鸣中,故宫博物院的朱红大门缓缓开启,文物修复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仿佛魔术师一般,这些原本蒙尘、破损的历史珍存,在日复一日的细致擦拭、精心修复中刮垢磨光、重焕光彩……这是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当中的一个普通镜头,也是故宫文物工作者经年累月用匠心呵护文物的缩影。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也是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生动实践。 字幕:山西 解说: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是近些年来山西一直努力的事情。 作为山西博物院的“拿手绝活”,文物修复中引入了激光拉曼光谱仪、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等多个先进设备。在放大的世界里,壁画的颜料成分、剖面结构得以清晰呈现。 同期:山西博物院光电检测室工作人员 石美风 除了做普通的观察之外,它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进行3D合成,对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样品能够得到清晰的图片。此外,我们对一些壁画方面的地仗层,也可以进行多方位的观察。 解说:这是一面汉代神兽纹铜镜,借助X光射线探伤技术,文物修复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腐蚀程度、内部的裂隙情况以及被锈蚀覆盖的纹饰字样。 同期:山西博物院金属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 王杰 原器物可以说是被锈蚀已经盖得差不多了,但是通过这个仪器咱们也能看出来还原了神兽的形体、面貌、神态,包括边缘这一圈字,对以后的二次的修复、保养,还原它一个原有的面貌,这是非常有益的。 解说:在云冈石窟的“音乐窟”内,通过文物修复,“沉睡”的精美石窟正在“苏醒”。 同期: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工作人员 赵斌 为什么咱们用蒸馏水呢?咱们要是用井水、自来水或者是地表水,它里面含有盐分、钙镁离子等等这些东西,它进去以后,它干燥以后都会析出来,它要出来的时候,你看那岩面上白白的一层盐或者是碱,它不纯。蒸馏水没有杂质了,它里头任何东西都没有了,它就是纯净的东西。 我的心愿就是以后我的后人可以看到说,我爷爷在这里做过这么,不能说伟大,可以说这么有意义的工作,这个东西,一直一直要传承下去的。 字幕:青海 解说:这里是瞿昙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明代建筑艺术、壁画、匾额、碑刻等。经过数百年风雨冲刷,瞿昙寺壁画逐渐出现颜料层起甲、酥碱、空鼓、鸟粪污染等病害。 壁画修复师通过医用注射器把特殊的黏合剂打进已经和墙壁脱离的壁画背部,可以使壁画和墙壁重新黏合在一起。他们形容自己的工作“就像是在做一场手术”,根据壁画出现的不同病害“对症下刀”。 字幕:四川 解说:这里是三星堆遗址,一批“90后”承担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27岁的肖庆正在为出土象牙裹上保鲜膜。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全力延长文物的寿命,让其重焕昔日光彩。 同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助理馆员 肖庆 处在这样一个考古和文物保护的黄金时代,我自己也是觉得真的是很幸运。 主持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如今,在高科技的助力下,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使中国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好,今天的《习近平时间》就到这里。(完)
来源:瓦房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国内新闻
地址:瓦房店市西环街二段108号
网站法律顾问:辽宁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李明昌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642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00021
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备案号:辽备2017001号
瓦房店广播电视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5633004 举报邮箱:wfdtvzbs@163.com​